中国硅灰石典型矿床

   2020-07-09 地质信息交流平台710

吉林磐石市长崴子硅灰石矿床

属接触变质型矿床, 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吉林复向斜的西南缘。 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 中统磨盘山组和上统石嘴子组, 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岩为主。 岩性为页岩、 粉砂岩、 硅质灰岩、 燧石条带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常呈互层产出,总厚度达 1000 米以上。

地层呈北西 310° 方向延伸,单斜产出,倾向北东,不同部位产状有变化。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燕山中 期岩浆活动强烈,较早的一期以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为主,其后是以大规模正长岩-花岗岩的 侵入为主, 两期岩浆活动的侵入体, 穿切和分隔了中、 上石炭统地层, 部分呈捕虏体状产出, 改变了原来地层的面貌。

由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硅质条带与结构, 因此为成矿提供了物质 来源。中、酸性岩体的侵入,在捕虏体中和侵入体的外接触带,由于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硅 灰石矿床。 矿体多呈不规则带状分布,在 2 平方千米矿区范围内,共有 6 条矿带,24 个矿体。主 矿体埋深不足 100 米, 向深部矿化变弱, 逐渐过渡为大理岩。 区内夕卡岩化较弱, 有透辉石、 石榴子石、 硅灰石等矿物单独或组合成不规则细脉, 切割了早期由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块 状硅灰石矿体和矿体中残留的硅质团块。

6 条矿带中,以Ⅱ号矿带的规模最大,矿石质量最好。矿带由 5 个矿体组成,总体产状 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40°,倾角 40°~60°,长度 700~800 米,宽度 350~400 米,厚 度 40~50 米;单矿体平均厚度 3~19 米,上部矿体埋深 85 米,倾角较陡,下部矿体倾角较 缓, 埋深在 250 米以上。

矿石为致密块状构造的品位一般较富, 也见有团块状, 条带状构造; 矿石结构有粒状变晶、花岗变晶、纤维柱状变晶、放射状变晶及斑状变晶等。矿石矿物成分 主要为硅灰石、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石英、透辉石为主,含少量片沸石、石榴子石、磁铁矿、 黄铁矿、磁黄铁矿及黄铜矿。硅灰石多为三斜低温硅灰石,极少数为假硅灰石,呈白、灰白 或淡粉色;晶体为他形—半自形,多呈纤维状、针状、柱状产出,除少数在矿石中显定向排 列外,大部分排列无序;晶体粒度细小,一般长度为 0.1~0.5 毫米,部分可达十几至几十毫 米,长宽比约 5∶1~10∶1。

本矿床矿石质量优良。 矿石品位高, 平均含矿率 78.10%, 硅灰石矿物平均含量 61.06%~ 73.66%;矿石化学成分比较稳定。硅灰石的形成主要是硅质灰岩受侵入体热力作用重结晶 的结果, 没有大量新物质的带入, 有害杂质含量低, 其中: SiO2 47%~58%, CaO 38%~47%, Al2O3 0.2%~1.07%,MgO 0.63%~1.55%,Fe2O3 0.06%~0.24%。矿区内矿石风化深度一 般为 2~3 米,原生矿在长期酸性雨水的淋滤下,可分解为 CaCO3 和 SiO2,使矿石品位降 到 18%~30%。该矿床规模为特大型,已开采利用 10 余年,是中国硅灰石主要产地之一, 产品以原矿石为主,远销德国、日本等地。

吉林省梨树县大顶山硅灰石矿床

该矿床属接触热变质型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的西部。矿区内在海西运动晚期,有 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使原本分布广泛的石炭系地层,被穿插、吞蚀而呈长 1000 米宽 500 米的捕虏体。石炭系上统石嘴子组地层的主要岩性为结晶灰岩、大理岩、燧石条带大理岩或 燧石结核大理岩,呈北西-南东分布,倾向南西。

矿体分布于距侵入岩体约 20~1000 米的范 围内, 侵入接触带的外带燧石条带大理岩, 原岩为富硅质的碳酸盐岩, 受侵入岩体热力作用, 在成矿构造有利部位形成接触热变质硅灰石矿床。 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矿石具致密块状构造、纤维状、放射状变晶结构。矿石矿物 组分主要为硅灰石、属三斜低温硅灰石,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方解石、少量透辉石。矿石 品位中等, 含矿率平均 61.4%。 矿石质地优良, 矿物结晶好, 杂质含量低, Fe2O3 含量 0.1%。 矿山已开采利用 10 几年,是中国硅灰石的主要产地之一。

湖北大冶市小箕铺 下马林 硅灰石矿床

该矿床属夕卡岩型矿床。 湖北大冶—阳新一带的阳新岩体及东部的丰山洞小岩株侵入石 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层中,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因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了 一系列夕卡岩型硅灰石矿床, 常与成因不同的夕卡岩型铜矿在空间上伴生, 小箕铺矿床就是 其中之一。

矿床位于龙角山倒转向斜东南倒转翼,阳新闪长岩体的西南缘。出露地层由二叠 系下统栖霞组中、 上部含燧石结核和条带灰岩与厚层灰岩组成, 走向北东东至近于东西向分 布,倾向南东,倾角 72°。燕山期阳新花岗闪长岩的侵入,破坏了原来的地层面貌,使其 变得支离破碎,有的形成捕虏体。由于侵入岩体的强烈影响,因此使呈捕虏体产出的石灰岩 普遍发生夕卡岩化,位于岩体边缘的捕虏体经充分交代形成接触交代型硅灰石矿体。

矿区从东至西依次分布大小不等的 5 个透镜状矿体,产于接触带夕卡岩中,呈北东 60°至 南西 240°方向断续分布,总体倾向南东,倾角 60°~70°。矿区内夕卡岩化有明显分带现 象,矿体通常位于夕卡岩体中心,向外为石榴石夕卡岩、透辉石夕卡岩,呈环状包围硅灰石 夕卡岩,5 个矿体地表出露长度 22~190 米,宽度 6~75 米,斜深 6~45 米,其中以Ⅲ号矿 体的规模较大。 矿石矿物组成主要为硅灰石(含量 50%~75%),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子石(含量 10%~ 20%)、透辉石(含量 5%~10%),含少量方解石、蛋白石、石英、绿帘石、符山石等,并含 有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等金属矿物。

硅灰石呈白色,部分为灰、棕色,晶体多为长柱状、 放射状、纤维状及束状集合体,长一般为 1~10 厘米,有的可达 80 厘米,个别达 150 厘米, 短的仅 1 毫米,属三斜低温硅灰石。矿石结构一般为粗粒纤维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或部分 为斑杂状或团块状构造。矿石化学成分中 SiO2 平均为 50.23%、CaO 平均为 44.9%,除部分 矿石 Fe2O3 含量大于 2%外,其他杂质含量较低。矿石含矿系数一般在 64%~89%。矿床规 模为小型矿,矿石质量较好,是中国发现和利用最早的硅灰石矿床,已开采近 20 年。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