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告别“野蛮生长”,下一步怎么走?

   2022-01-15 中国联合钢铁网281
核心提示:过去几年,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不断创新,同时也带来公平竞争和金融风险等问题。在强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未来如何推动数字金融与业务场景有效结合,让数字金融真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赋能实体经济,是行业正在思索和探索的方向。数字金融应用日益深入近几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数字元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惠及更多金融机构及公众。比如,银行线下网点的流量快速下降,而线上流量特别是App流量快速

过去几年,数字金融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不断创新,同时也带来公平竞争和金融风险等问题。在强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未来如何推动数字金融与业务场景有效结合,让数字金融真正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赋能实体经济,是行业正在思索和探索的方向。

数字金融应用日益深入

近几年,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共识,数字元素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逐步深入,惠及更多金融机构及公众。比如,银行线下网点的流量快速下降,而线上流量特别是App流量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银行业务可通过手机办理,而不需要去线下的营业网点。对银行客户而言,便捷性极大提升。

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江朝阳表示,在智能化的进程当中,机器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举例说,一开始该行的智能客服只能做一问一答工作,经过四五年的进化,已经可以与客户进行十几轮对话,既可解决客户的复杂金融问题,还可提供智能的理财服务。在风控方面,大数据在授信前、授信中、授信后都有非常大的应用,风控效率极大提高。例如,该行在线风控平台已发放数千亿的实时融资授信,AI风险预测模型可提前对企业客户的风险做出预警。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一年中,数字人民币也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使用并推广数字人民币服务,不仅为公众生活和消费提供便利,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还可提升企业收付结算效率,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

2021年,记者在进博会和服贸会现场,均看到多处数字人民币消费体验区,公众可体验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支付等流程,还能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物。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试点应用阶段,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指导下,美团联合多家银行于2021年9月起,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9大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启动“用数字人民币享低碳骑行季”活动,用户可用数字人民币红包免费骑共享单车。数字人民币技术和互联网场景叠加发力,数据显示,活动上线三个月来,已吸引接近800万用户报名参加,其中有近200万用户在活动期间下载和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

在零售、餐饮、教育、楼宇物业等拥有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行业,相关企业对数字人民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餐饮行业支付收款应用场景为例,一家经营连锁餐饮的集团有遍布全国的几百家分店,在日常运营中,会收到来自不同门店营业款项以及资金来源逐笔对账的困扰。恒生中国提供的“虚拟账户+移动收款”综合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对公数字人民币服务,进一步丰富了企业支付场景,满足就餐顾客通过不同渠道进行支付的交易需求。

数字技术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小微企业规模庞大,事关国计民生,但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尤其是现阶段,中小微企业面临上游成本挤压和下游需求减弱等问题,生产经营仍面临困难。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是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可喜的是,数字技术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更精准地评估风险,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上大有可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认为,数字金融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帮助市场主体获得资金支持。大量的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积累了很多市场主体的相关经济活动信息,如电信支付记录、经营和工资发放流水、税收缴纳记录、房租缴纳情况等。对于在金融机构或者大数据平台没有形成历史行为数据、又需要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农牧民等,对这类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与分析,可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财经发布的《金融科技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更高水平的融资服务,以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机构,都在快速提升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明显改善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市场环境。

记者从平安集团了解到,平安集团以“科技+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加大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其中,平安银行通过智慧风控实现人机融合,提升了精细化风险管理能力。在智慧系统的支持下,风险识别与预防能力大幅提升,大量去手工操作使业务流程提质增效,并有效降低信贷业务整体运营成本;金融壹账通以科技创新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比如,根据云贵川渝当地中小企业经营特点,金融壹账通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领先技术,帮助金融机构描绘中小企业画像,帮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壹账通在云贵川渝一带普惠金融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

2021年11月,度小满金融联合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启动“小微加油站”,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总额为20亿元低息信用贷款,帮助小微企业主解决经营资金周转难题。据度小满金融副总裁朱白帆介绍,成立三年以来,度小满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持续降低小微企业整体融资成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度小满服务的小微客户平均利率下降14%,人均放款额增加65%。

监管科技提升监管能力

随着数字金融与金融行业的融合逐步深入,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不公平竞争、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等问题也引起监管层重点关注。2021年,金融科技领域的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重塑一幅规范发展的数字金融图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认为,过去数年来,互联网和科技的参与对金融行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提升了实体产业、广大居民的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若干问题,对加强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行业实践中,基于网络大数据、特别是个体行为数据的风控逻辑,尚未经过完整经济周期考验,网络平台效应聚集和放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过度依赖科技公司的合作模式降低了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能力,过度复杂的合作生态对穿透业务实质、实现全面动态有效的监管覆盖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强化金融监管质效,才能平衡好鼓励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推动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提升监管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已势在必行。监管科技不仅有效提升金融监管能力,还能助力被监管机构提高合规效率和降低合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强化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对金融科技创新实施穿透式监管,筑牢金融与科技的风险防火墙。

广东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近期在2021广东银行业发展珠江论坛上表示,监管必须顺应数字化发展大潮,大力推进智慧监管和数字化转型,破解监管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时滞等问题,真正实现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的转变。

据裴光介绍,近年来,广东银保监局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在监管领域的应用,开发了“大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实现高效、快速、便捷的跨行监管数据分析,目前已累计采集数据135T,资金流向查询效率提升50%,及时、精准、客观地识别风险情况。目前正在进一步拓展数据采集范围,推动系统应用拓展至非现场监管、市场准入、公司治理评估、日常监测等监管全流程,不断提升对风险的识别监测、防范能力。

“监管科技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还具备以近乎实时的方式监测、识别和应对金融风险的潜力,是推动金融监管范式转变的关键性变革。”金天建议,在监管机构层面,要强化监管科技顶层设计,推动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监管部门应协调合作机制,完善监管科技运用的基础设施,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或“监管数据库”;在技术层面,将监管科技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加快基于新技术的监管科技工具开发,以现代科技完善和升级金融监管手段。此外,还要重点关注监管科技风险防控,适时开展系统测试和优化,加强对监管科技的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辅助对监管科技应用结果的必要人工复核,提高监管科技的系统透明度。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