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回顾 | 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服务脱贫攻坚

   2021-09-29 中国矿业报网420
核心提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漠化问题高度重视,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着眼服务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及岩溶地下水探测等科学难题,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岩溶流域为单元、地质调查为基础、岩溶水开发为龙头,选择适生植物发展生态产业,创新“岩-土-水-生-人”岩溶生态系统修复的科学思路和技术等,有效支撑服务了我国南方石漠化区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   成果与进展   一是研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漠化问题高度重视,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着眼服务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及岩溶地下水探测等科学难题,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以岩溶流域为单元、地质调查为基础、岩溶水开发为龙头,选择适生植物发展生态产业,创新“岩-土-水-生-人”岩溶生态系统修复的科学思路和技术等,有效支撑服务了我国南方石漠化区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

  成果与进展

  一是研发岩溶含水层探测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针对岩溶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埋藏深度大、精确探测难的问题,研发了大功率、大电流的电磁法找水技术,以及电磁法与微动地震仪组合的定位、定深、定性等多种新型物探找水方法,对充水洞穴的探测深度可达500多米,打井找水的成功率由30%提高到70%,部分地区达到了90%以上。

  二是研发表层岩溶水综合调蓄技术。基于西南地区表层岩溶带分布广、表层岩溶水资源调蓄总量的特点,研发了“发展水源林调蓄表层岩溶带水形成表层岩溶泉-表层岩溶带截流引水增加泉流量-建立蓄水池(窖)工程存储水资源-蓄水池引流灌溉”等表层岩溶水综合调蓄技术,成功指导桂、黔、滇60多个县的表层岩溶水生态调蓄,新增年开发岩溶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

  三是研发石漠化区适生植物优选与特色生态产业培育管理技术。西南岩溶地区岩溶作用强烈,地球化学背景富钙偏碱,小生境类型多样,不同的特色植物生长的地质环境区域性明显。2001年以来,以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筛选出岩溶石山火龙果、赤苍藤、金银花、苦丁茶等200多种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生植物,通过特色植物培育和产业化,带动典型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

  四是研发岩溶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与综合开发技术。通过70余次的中外联合探险,揭示了西南天坑、洞穴等岩溶地质景观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建立了岩溶地质景观资源综合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途径,提升地质景观资源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开发,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的脱贫。

  五是研发岩溶地质景观生态恢复发展旅游技术。随着石漠化区生态逐步修复,很多岩溶脆弱生态区变为了地质景观独特、植物资源丰富且具有一定民族文化传承的优美风景区,采用成立乡村旅游公司的方式,实施土地流转,农户以土地参股,发展新型乡村生态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有效服务了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六是创建“科研单位+政府+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脱贫攻坚运作模式,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政府整合各方资源,公司实现规模效益,示范基地引领带动,农户参与受益,市场调节产业供销。六大板块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综合效益。

  应用与转化

  一是在广西平果、马山,以及四川昭觉、贵州丹寨、云南泸水等地建立了20多个示范区,形成了岩溶石山火龙果、食用菌、赤苍藤、金银花等特色生态产业,种草养畜产业,岩溶地质景观旅游产业等,带动了近20万人脱贫。2018年以来,直接有效推动了平果县、马山县、昭觉县、丹寨县、环江县、泸水市等6县(市)脱贫摘帽。

  二是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方面,已在西南300多个县40万平方千米岩溶区推广,受益1000多万人,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 zgkyb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