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立井小型盾构机在淮河能源集团成功使用

   2022-03-25 中国矿业网446
核心提示:在淮河能源集团所属张集矿井下,一台56米长的机器正开足马力向前开进着,伴随着刀盘与岩石碰撞的轰鸣声,硬度超过F10的硬岩像“豆腐”一样被层层切割下来。“井下自从来了这个‘土行孙’,日单进是原来传统掘进作业的6倍,前不久,还创造了日最高进尺42米、月进尺516米的世界纪录。”该矿开拓七区盾构机队副队长许松山兴奋地说

  在淮河能源集团所属张集矿井下,一台56米长的机器正开足马力向前开进着,伴随着刀盘与岩石碰撞的轰鸣声,硬度超过F10的硬岩像“豆腐”一样被层层切割下来。“井下自从来了这个‘土行孙’,日单进是原来传统掘进作业的6倍,前不久,还创造了日最高进尺42米、月进尺516米的世界纪录。”该矿开拓七区盾构机队副队长许松山兴奋地说。

  这个被矿工形象地称为“土行孙”的设备,就是淮河能源集团历时10年研发的世界首台在立井应用的直径2.5米盾构机,它以快速“遁地”的能力颠覆了传统硬岩巷道掘进的生产方式,为解决采掘接替矛盾提供了新路径。同时,这也是淮河能源集团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又一重要成果。

  在巷道后方的操作室里,盾构机司机李斌斌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眼前的屏幕,认真观察设备运行情况。“这台盾构机实现了远程遥控操作,人员都站在支护好的安全区域作业,避免了以往的‘脸贴脸’战术。我们现在工作时不仅更安全了,劳动强度也减小了不少。”李斌斌开心地说。

  据了解,盾构机原本是应用于隧道、地铁的掘进设备,要把它成功“移植”到井下并非易事。自2012年起,淮河能源集团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应井下作业环境的盾构机。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提出设计原则,制定技术方案,创新自动化快速支护施工技术,在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后,成功研发出直径2.5米的小型盾构机,这在全世界立井范围内尚数首台。”淮河能源集团工程院副院长、副总经理王传兵表示。

  通过对盾构机的研究探索,淮河能源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总结形成的专利《一种矿用全断面硬岩掘进机及其循环掘进方法》获评第六届安徽省专利金奖。

  下一步,淮河能源集团将研究重点放在盾构机的转弯技术上,进一步拓宽盾构机适用范围,助力淮河能源集团生产方式转变全面提速,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人日报)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