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型旋流器在平衡两段闭路磨矿负荷中的应用试验

   2020-07-16 10360
核心提示:圆筒型旋流器常用作粗粒级分级,用于2段磨矿中的1次分级,其分级效率直接影响2段磨机的负荷平衡,但是针对全圆柱型旋流器在2段磨矿负荷平衡中的应用研究至今甚少。梅山铁矿磨矿采用2段全闭路磨矿流程,第1段分级采用圆筒型旋流器,调试初

圆筒型旋流器常用作粗粒级分级,用于2段磨矿中的1次分级,其分级效率直接影响2段磨机的负荷平衡,但是针对全圆柱型旋流器在2段磨矿负荷平衡中的应用研究至今甚少。梅山铁矿磨矿采用2段全闭路磨矿流程,第1段分级采用圆筒型旋流器,调试初期第1段磨矿负荷高、第2段磨矿负荷低。为此展开了对圆筒型旋流器的调试,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分级效果对比,最终使2段磨机负荷得到平衡,磨矿效率大幅提升。

1  圆筒型旋流器工作原理及流场分布规律分析

圆筒型旋流器的整个器壁全由柱段组成而没有锥段。由于圆柱段是一个有益于固体颗粒分离的有效沉降区,随着柱段长度的增长,水力旋流器内的分离空间越大,流体在旋流器内的停留时间就越长, 旋流器内的局部损失及湍动程度便会有所下降, 于是旋流器的总能耗降低, 处理能力增大。由于此种旋流器无锥段、磨损很小、所需压力降较小、处理能力大,所以圆筒型旋流器一般用于球磨第1段分级作业。

有研究表明,圆筒型旋流器内的流场分布规律大致为:①浆体在一定压强下通过给料管沿切向进入旋流器后,在旋流器内形成回转流,其切向速度从旋流器周边向中心不断增大,到空气柱边缘又重新降低,在回转半径约等于溢流管内半径处,切向速度达到最大值;②轴向速度在溢流管末端以下所有的水平面上,由器壁向空气柱方向距离越近速度越高,速度值由负变正,在旋流器半径中部通过零点,组成一个零速包络面,该面内部的液体向上流动形成内旋流,即溢流。其外部流体向下流动形成外旋流,即沉砂;③径向速度分布是从器壁趋向轴心逐渐增大,在空气柱边缘附近又急剧降低,内旋流区的径向速度变化幅度比外旋流区的变化幅度大。圆筒最下部形成旋转的稳定层,此层矿浆旋转稳定,有利于降低旋流器磨损及排矿。④矿浆进入圆筒型旋流器后,在很短时间内即基本完成分级,后续进入稳定状态。即经过快速分级—稳定的旋流过程。所以缩短筒体长度,会使溢流量增大,但溢流粒度相比未缩短筒体长度前变化幅度不大。因此,缩短旋流器筒体长度,有利于减轻球磨第1段负荷,增加第2段负荷,从而提高球磨系统的处理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处理能力,同时不会导致管道堵塞。

2  圆筒型旋流器数学模型分析与生产实践验证 

要探讨圆筒形旋流器在平衡2段磨机负荷中的作用,必须进行数学模型研究。综合国内外研究人士的分析结果,较准确、较实际的计算公式是t·d哈蒂岗[1]等人应用的量纲分析法,给出的圆柱水利旋流器的数学模型,即

,          (1)

  ,               (2)

,        (3)

式中,qi为给料流量;q为溢流流量;d50为分离粒度;dc为水力旋流器直径;di为进料管直径;d0为溢流管直径;du为底流管直径;lc为水力旋流器高度;ρt为液体密度;ρp为固体密度;ρi为混合体密度。

根据式(1)、式(2)、式(2),得出旋流器生产能力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1)旋流器直径dc与生产能力qi和分离粒度d50的关系为随着旋流器直径增大旋流器的生产能力减少,而分离粒度却增大。为了平衡2段磨机的负荷,可通过增大或减小旋流器直径调节分离粒度,使溢流量增大或减小。

(2)旋流器进料管直径di,旋流器长度lc与生产能力qi和分离粒度d50的关系为随着旋流器长度、进料管直径的增大,旋流器的生产能力和分离粒度增大。

(3)旋流器底流管直径du与溢流流量与进料流量分配比q0/qi和分离粒度d50的关系[2]为底流管直径增加,引起q0/qi的减小,降低分离粒度,提高分离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对生产能力影响不大。

3  圆筒型旋流器平衡2段磨矿负荷的实践探索

   梅山铁矿球磨系统运行初期,第1段采用6台φ550mm旋流器组作为分级设备,但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第1段负荷高、第2段负荷低的不平衡现象。为平衡2段磨机负荷,提高磨矿效率,进行了第1段旋流器的调试工作。首先在基于φ550mm旋流器组的基础上,进行了旋流器结构参数的调试。调试中发现,旋流器溢流浓度与溢流量正相关,溢流细度与溢流量负相关。因此,将旋流器溢流作为平衡2段负荷的参考。

3.1 φ550mm旋流器组结构参数变化对2段磨机负荷的影响   

在调试初期,针对φ550mm旋流器组进行了调试,沉砂嘴直径采用φ70mm、φ75mm、φ80mm 3种规格,旋流器溢流套管直径采用180、210mm,旋流器溢流套管深度采用500、650、850mm 3种规格在给料压力及浓度恒定的情况进行生产调试研究,旋流器工作压力为0.04~0.055mpa。φ550mm旋流器部分参数调试结果见表1。

                    表1 φ550mm旋流器组部分结构参数调试结果

台时处理量

/(t/h)

旋流器压力/mpa

排矿/%

溢流/%

沉砂/%

沉砂嘴直径/mm

溢流套管直径/mm

溢流套管深度/mm

浓度

细度

浓度

细度

浓度

细度

145

0.048

69.83

19.31

52.77

31.58

86.23

17.50

80

180

650

146

0.052

67.70

19.14

52.30

27.75

85.03

14.66

80

180

650

150

0.050

59.00

20.13

58.40

23.98

84.01

13.70

80

210

650

150

0.046

61.00

21.50

56.30

24.53

84.50

12.80

80

210

650

135

0.052

84.50

23.08

50.90

26.07

89.00

12.51

70

210

850

138

0.053

85.44

18.54

48.99

30.56

91.00

11.90

70

210

850

145

0.048

69.83

19.31

56.48

21.70

86.53

8.98

70

210

850

143

0.051

64.62

29.07

53.08

28.35

83.28

16.03

75

210

500

147

0.051

69.50

12.50

53.92

30.67

86.24

20.48

75

210

500

146

0.053

67.60

13.88

54.48

25.98

87.07

16.85

75

210

500

143

0.051

64.62

29.07

56.23

25.25

85.75

10.26

75

210

750

146

0.053

67.60

13.88

56.60

20.87

85.83

11.36

75

210

750

由表1可知,①增大溢流套管直径,使旋流器溢流浓度增大,细度减小,沉砂浓度减小,细度减小。即增大溢流套管直径会使零速包络面向器壁移动,包络面内的空间变大,向上运动的矿浆增多,即溢流量增大,导致溢流浓度增大细度减小,沉砂浓度减小的同时细度也减小。原沉砂中的细颗粒以及部分粗颗粒跑到溢流中,返砂量减少。②增大沉沙嘴直径,一次溢流浓度降低,细度增大,沉砂浓度降低,细度增大。即沉砂管直径变大,会增大沉砂的排出口面积,使得沉砂产量增加,浓度降低,从而导致溢流量减少,沉砂和溢流的细度均增加。但旋流器的角锥比不宜过大,一般认为3~4比较适宜。角锥比能有效的改变分级粒度,因此生产中要注意沉沙口的磨损对分级效果的影响。③增加溢流套管深度,一次溢流浓度明显变大,细度减小。沉砂有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细度降低。即把零速包络面看成是一个不规则筒形,由于刚进入旋流器的矿浆速度大,因此形成的零速包络面半径大,而越向下半径逐渐减小,向上运动的矿浆的密度也越大,增加溢流套管插入深度,会使本来进入沉砂的产品进入溢流,从而使溢流浓度明显变大,溢流跑粗,细度减小。沉砂浓度变化不会太明显,而由于部分颗粒进入溢流,使得细度减小。

     实践中,在不改变旋流器筒体直径的条件下,改变旋流器的溢流套管直径、沉砂嘴直径以及溢流套管深度,虽然将一部分矿量分配到第2段球磨,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段球磨负荷不平衡的现象,但结果并不理想。根据探索性试验的结论,增大了旋流器的筒体直径,由原来的φ500mm增大到φ710mm,并进行了调试。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