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世界采煤新高度

   2020-07-15 中国矿业报340

“为有豪情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黄沙漫漫的毛乌素沙漠,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滩,一群来自孔孟之乡的汉子逐梦塞外,建设西北,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艰苦创业,铁肩担当,树立了兖矿品牌,展示了山东形象,打造了兖矿驻外开发的新亮点、新标杆、新名片。他们就是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创新实践团队。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撑起科技创新制高点

近年来,围绕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炭绿色、安全、节能、高效的开采方向,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任务。但是,在全国煤炭行业发展中,超大采高、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金鸡滩煤矿作为集团公司驻外开发新的利润增长极,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特别是西翼煤层厚度在5.8米~9米之间,非常适合采用一次采全高开采工艺。

兖矿集团公司主要领导高度关注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研究应用工作,组建优秀的研制开发团队,从立项到设计历经1年多时间,经过调研、论证、设计、研发等多个环节,确保了前期研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超大采高设备的投入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2米超大采高设备地面联合调试

2016年4月,金鸡滩煤矿工业广场彩旗飘舞,百套巨型支架一字排开,如一位位钢铁战士般擎天立地,撑起了世界采煤“新高度”,标志着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设备地面联合调试成功。

虽然地面联调成功,但是8.2米超大采高成套设备在井下工作面安装使用,在世界煤炭开采领域上没有先例,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好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8.2米超大采高支架体积、重量庞大,支架单体重达78吨,部分过渡支架重达86吨,这样的庞然大物一个工作面需要150架;工作面顺槽皮带宽1.8米,长5800米;采煤机更是高达3.6米,重达209吨。

如此庞大设备的运输、安装,给金鸡滩煤矿8.2米超大采高创新实践团队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超重型支架搬运车辆,陕蒙基地没有,兖矿本部也没有。

他们最后打听到神华集团有几台,就想方设法租了过来,8.2米的支架,可降到3.8米,一个重型支架运输车就能满足;但是209吨的采煤机,简直就像一座小山,仅一个机头和滚筒就重达120吨,根本无法实现整机装运。最后,只能把它肢解开,用两个重型支架运输车拼起来,才能够勉强运至工作面。人心齐,泰山移,在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大采高工作面仅用24天就安装完成。

“轰隆隆,轰隆隆……”伴随着采煤机巨大的轰鸣声,新安装的采煤机穿梭在108工作面。2016年5月15日,金鸡滩煤矿8.2米超大采高成套设备在井下顺利实现联合试运转,标志着我国煤炭行业开采技术又迈出一大步,踏上了新台阶。

承压奋进,攻坚克难,撑起经济建设顶梁柱

“志当存高远,敢为天下先。”金鸡滩煤矿创新实践团队坚持以“四个一流”为目标,创造了多项纪录,开创了超大采高开采技术的先河,为推动公司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每升高一点,都是一种全新的考验。”随着工作面的逐步推进,采高逐步提升,6米、7米、7.8米、7.9米,到最后的8.2米,每升高0.1米都是一种极限的挑战。

矿长张传昌带队,集全矿之力,着力解决大采高设备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他们始终坚持小问题不过班,大问题不过天,问题不解决,坚决不上井。管理人员主动放弃休班,连续坚守90多天,有力保障了108工作面的生产。

在设备调试期间,该矿综采工区100多人的队伍,要兼顾两个面的生产。每个班最多十几个人,既要负责检修,又要负责生产,还要应对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面数据断线、液压支架参数调整不精确、采煤机无法准确定位、支架无法跟进煤机速度、三级护帮板回收缓慢、皮带张紧绞车参数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他们的智慧和毅力。

面对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创新实践团队坚定信念,不忘初心,通过与各大设备厂家进行数次座谈交流和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实践,终于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尽管工作很累,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召开技术讨论会议,分析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设备的运行情况,总结大采高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经验。

——针对一台台巨无霸一样的新设备,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大大降低了工作面的调试效率。他们主动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对岗位工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所有干部职工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渴了喝口热水,饿了啃几口干馍,平均每个人每天在井下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5个小时。

——因为刮板运输机挡煤板较高,煤机在行进过程中,司机根本看不见底刀的卧底量,一度给工作面的推进造成困难。但是这却让煤机司机练就了一套“盲开”的本事,凭经验就能够判断出采煤机割底量。

——煤壁片帮严重是8.2米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遇到的最大问题,只要护帮板呼出不及时,三层楼那么高的煤壁就会像墙面一样整片砸下来,这不仅影响安全,还会造成大块煤堵塞转载机,影响整个工作面的生产。他们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在支架间吊挂了钢丝护网,研制改造了运输机机头大块煤破碎装置,有效解决了工作面大块煤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108工作面每班减少生产影响时间1小时,多完成3个正规循环作业,日产量增加10800吨,年产量增加120万吨,创效3.8亿元。设备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都被他们逐一攻克,矿井实现了安全高效发展。

付出总有回报。金鸡滩矿在108工作面回采期间,创出月产量146万吨、日产量6.16万吨、月发运量150万吨、日发运量7.18万吨的建矿以来最高纪录,矿井具备“一矿、一井、一面、一百人(综采队)、一千五百万吨”的能力,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铁肩担当,志存高远,撑起陕蒙基地一片天

担当承载责任,行动诠释使命。金鸡滩煤矿作为兖矿集团驻外开发的支柱矿井,承载着公司领导的重托,肩负着引领陕蒙基地发展的重任。

“超大采高、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成功应用了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成套设备,这个难题被我们踩在了脚下。”未来能源公司副总经理、金鸡滩煤矿矿长张传昌自豪地说。

经过一年多的试生产,金鸡滩煤矿成功应用了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成套设备,使用兖矿集团自主生产的液压支架,国产的皮带机、转载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一流装备国产化,利用国产设备打造世界一流矿井,走在了煤炭行业的前列。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年3月13日上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有关专家对兖矿集团“8.2米超大采高综采成套技术与装备研制”项目进行技术鉴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副会长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袁亮出席鉴定会。王显政对金鸡滩煤矿给予高度评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赵宪庚等20位工程院院士到金鸡滩煤矿参观考察认为,金鸡滩煤矿采用一次性采全高工艺,在煤炭开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8.2米超大采高的成功应用,使金鸡滩煤矿的产量效益得到了巨大的飞跃,2016年全年实现原煤产量1303万吨,销售1303万吨,实现利润13亿元。2017年仅用10个半月时间,就完成原煤产量1406万吨,煤炭销量1403万吨,全年创造利润35亿元。4年来,金鸡滩煤矿累计产销煤炭4800余万吨,实现利润80多亿元,实现“四年四大步”,为推动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金鸡滩煤矿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创新实践团队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利用短短几年时间,使金鸡滩煤矿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默默无闻到跻身于中国煤炭百强榜第12位,位列集团公司第一位,进一步提升了兖矿品牌实力和行业影响力,真正成为集团公司陕蒙基地一颗熠熠生辉的沙漠明珠。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