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县:采矿废渣顺山倾倒滚入嘉陵江支流

   2020-07-15 华商报300
4月24日,凤县红花铺镇村民反映,位于秦岭生态保护区和嘉陵江水源保护区内的凤县恒源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源矿业)将大量的废矿石从山顶倾倒而下,矿石滚入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流中,造成大片天然林被毁。
  
  目前,凤县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部门对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已展开调查。
  
  采矿现场
  
  碗口粗的林木被毁坏 大片山体被矿石覆盖
  
  4月24日,记者在村民带领下来到恒源矿业露天采矿点,采矿点位于凤县红花铺镇红花铺村一组竹园沟内的一处秦岭深山之中,在山脚下可以看到,废矿石从约1700米的山顶滚落至山脚下的轨迹将巨大的山体“横劈”两半,与旁边绿树成荫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
  
  在露天作业平台上数台采矿的机械正在开挖山体,开挖现场约有数十棵碗口粗的林木被毁坏,散落在地面上。在作业平台的南北两侧,向下望去,两处宽约15米、深不见底的山体被厚厚的矿石覆盖,而本来生长在这处山体上的林木也被掩埋在矿石下。一名正在现场作业的工人说,这些矿石都是废料,从山上运到山下,成本太大,只能从山顶倾倒下去,最终落入山底嘉陵江的一条支流中。
  
  当日,恒源矿业总经理董知委说,山顶上的采矿点主要开采的是钾长石,这种石头主要用于生产陶瓷,公司大约在5年前在这里取得经营权,各项手续齐全,对于从山上滚下去的废石,其称完全符合国家规定,并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村民
  
  “废矿石随洪水流入田地,庄稼颗粒无收”
  
  红花铺村村民刘宏平并不认同董知委的说法。刘宏平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山脚下自己的一片耕地。他说:“每逢遇到下雨天,覆盖在山体上的废矿石就会随着洪水流入自己的地里,导致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他多次与矿上协商,都没有解决。更令他担忧的是,每次大雨都会卷着废矿石形成泥石流,流入山下的一条流往嘉陵江的支流中,而嘉陵江是凤县民众及下游城市的水源保护地。
  
  随后,刘宏平带着记者来到耕地旁的这条支流,大量的废矿石就滚落在这条河的河床上,造成这里的水质略显浑浊。据了解,这条河流淌约5公里后,并入嘉陵江。刘宏平说自己在这里土生土长,几年前经常在这条河流抓鱼,自从恒源矿业在这里开采后,这条河里现在已没有鱼了。矿石流入河内,是否影响水质,相关部门也没有给出明确回复。
  
  红花铺村党支部书记张宏安说,根据最新的卫星测量数据显示,恒源矿业毁坏集体林地多达425亩。
  
  市水利局
  
  水源地保护区域禁止采矿 手续是否齐全都应关停
  
  24日,记者从凤县国土资源局了解到,恒源矿业2012年取得了《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同意书中指出该企业开采临时占用红花铺村集体林地0.4033公顷,占用时间为两年,时间到期后必须恢复林地。凤县国土资源局一工作人员说,目前该矿林地使用已经到期,但毁坏的林地并没有恢复。
  
  备案材料显示,该企业开采区在海拔1730米左右,属于限制开发区(1500-2600米),对于为何可以在国家限制开发区域采矿,该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景宏斌介绍,《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出台在2007年,而该矿取得《采矿许可证》却是在20年前。《条例》要求对已建成的项目采用落后工艺或设备、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和破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管理权限责令限期改造、停产或者关闭。根据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系数表显示,所有露天开采的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为1.5(较大影响),而最高系数为1.8。
  
  景宏斌介绍,该矿主要开采的是钾长石,没有对人身体有害的物质,是否构成饮水安全,需要调查检验后才能知晓,但原则上还是不允许矿石流入河道内,“国家要求,采矿企业对损坏的生态环境,应该边生产边治理,这方面恒源矿业还没有做到位。”25日,凤县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对此展开调查。
  

  宝鸡市水利局水政科一名负责人说,嘉陵江源头属于水源地保护范围区域内,人畜饮水安全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相关规定,禁止一切采矿企业在此区域进行采矿,对于已经开采的企业,无论是否手续齐全,都应关停。


编辑:金哲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