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开采预备工作如何处理

   2020-07-14 370

金属矿开采预备工作如何处理

用于开采水平或缓倾斜的矿体,在矿块内矿房和矿柱交替布置,先采矿房,留连续的或间断的规则矿柱或不连续矿柱维护采空区顶板。这些矿柱一般不予回收,仅当矿石贵重或品位较高时,才考虑在后阶段进行部分或全部回收。矿石的运搬方式主要为电耙。它比全面采矿法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回采薄矿体,而且可以回采厚和极厚矿体。

金属矿开采预备工作如何处理

采区布置与结构参数(见图) 一般情况下采用沿矿体走向划分若干个采区。采区内,一般划分5~7个矿块;个别情况可增至8~10个矿块,亦可减至3~4个矿块。当矿体走向长度较短,、规模较小时,可不划分采区,而直接划成矿房、矿柱。采区之间为了确保安全,须留连续性的永久矿柱。


矿块的布置基本上受耙矿方向的影响,即矿房的长轴沿矿体倾斜方向布置。有时由于矿体产状的原因,矿房长轴有时沿走向布置,阶段高度:15~25m时,不再划分分段;高度为30~50m时,一般分2~3个分段;矿块斜长主要受电耙运距的限制,一般为30~60m;采区长度:30~80m,5~7个矿房;矿房宽度:一般为6~12m;房间矿柱一般采用圆形和方形矿柱。其矿柱规格,圆形直径2~5m,方形为3×3~4×4m。矿柱间距为5~8m,个别达8~12m;顶柱宽度一般为1~3m;采区间矿柱宽度4~6m;底柱宽度一般为2.6~7.0m;


浅孔留矿法,工人直接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作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落矿量的1/3左右,借自重经矿块底部放出,其余暂留在矿房中作为继续回采的工作平台。矿房全部回采后,暂留在矿房中的矿石再行大量放出,即大量放矿。这种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性、无氧化、无结块的急倾斜矿床。


矿块结构和参数,阶段高度:40~60m;矿块长度:40~60m (或矿体厚度);•矿柱尺寸:顶柱取3~6m,底柱4~14m;间柱宽度8~12m,采准切割工程主要有:沿脉平巷、采准天井、采场联络巷道、电耙巷道、拉底巷道、漏斗等。


采准天井一般布置在间柱中,规格1.5~2.0×2.0~2.5㎡,每隔4~6m开凿断面为2.0×1.5㎡的人行联络巷道通往采场,采场两端的人行联络巷应错开布置。•2)底部结构的布置,主要有漏斗放矿的电耙耙矿底部结构和无格筛漏斗自重放矿底部结构两种等。


采场用漏斗放矿电耙耙矿底部结构时,沿矿房的长度方向,在运输巷道上方约3~4m处,开凿规格为2.0×2.0㎡的电耙巷。电耙巷的一侧布置有长度为3~4m,宽度3m,高度为2m的电耙绞车硐室。硐室一侧的电耙巷内掘一断面为2.0×2.0㎡放矿小井连通运输平巷。漏斗颈开在底柱内,间距5~7m。


矿块的切割,矿块的切割工作包括拉底和辟漏,拉底是为回采工作开辟自由面,即由拉底巷道向两侧扩帮,将整个矿房底面拉开,拉底高度为2~2.5m,辟漏是为放矿创造条件,将漏斗颈上口辟成喇叭形。


采用自下向上分层回采,在每一个分层中进行崩矿、通风、局部放矿、平场及松石处理等作业。回采工作面多为梯段布置,回采凿岩采用上向或水平凿岩方式。上向炮眼一般为前倾750~850;水平炮眼一般上仰500~800。打上向炮孔时,梯段工作面的梯段长度一般为10~15m;打水平炮眼时,梯段长度一般2~4m,梯段高度1.2~2m。


局部放矿一般放出每次崩落矿石的30%左右,使回采工作面保持2~2.5m,局部放矿以后,应立即检查矿房顶板和上下盘岩石,同时处理浮石,平整场地。当矿房回采至顶柱时,即进行大量均匀放矿。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