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含铵盐废水处理经典方法

   2020-07-13 清道夫环保网240

含铵盐废水处理经典方法

一、预处理原理

含有机物高盐、氯化铵废液中氨含量大,对后续蒸发及焚烧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原因如下:1.氨气属不凝性气体,在蒸发过程中不随蒸汽冷凝,大部分以不凝气形式存在,影响蒸发的换热效果及效率;2.氯化铵在不同高温条件下会分解产生NH3HCl,导致焚烧炉烟气在低温段重新生成NH4Cl引起堵塞;同时HCl会对焚烧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减少使用寿命。

根据设计原理及工程经验,技术可行、经济可靠的方式是将铵盐转化成钙盐,并对其进行氨气解析及氨气重吸收,将氨从废水中分离出去,制成比较纯净的氨水,剩余的废水再进行蒸发及焚烧处理。此工艺的优点在于:避免了蒸发及焚烧工艺出现上述不良影响带来的各种问题,整个工艺更加合理顺畅;制成的氨水可以出售或回用,也可用于焚烧系统的脱硝工序。

二、预处理工艺

(1)氨钙转化

氨钙转化的目的是将废液中不稳定的铵盐转化成稳定的钙盐,方法是向废液中投加生石灰并搅拌,形成钙的盐溶液和游离氨。由于氧化钙溶于水所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小,且氨的溶解度很大,所以即使此时溶液呈碱性,氨也不易从水中逸出,而是多以游离氨(NH3)及铵离子(NH4+的形式存在。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

CaO + H2O     Ca(OH)2

Ca(OH)2  + (NH4)2SO4     CaSO4 + 2NH3  + 2H2O

Ca(OH)2   2NH4Cl       CaCl2 + 2NH3 + 2H2O

反应后的溶液在搅拌机作用下处于悬浮状态,通过螺杆泵打入箱式压滤机进行过滤脱水,滤渣送至焚烧炉焚烧,滤液则进入氨气解析塔进行氨气解析。

2)氨气解析

氨氮在废水中主要以铵离子(NH4+)和游离氨(NH3)状态存在,其平衡关系如下所示: NH3 + H2O — NH4+ + OH-

 这个关系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高时,平衡向左移动,游离氨的比例增大。常温时,当pH值为7左右时氨氮大多数以铵离子状态存在,而pH为11左右时,游离氨大致占98%。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详见表。  

不同pH、温度下氨氮的离解率(%)

PH

温度

20℃

30℃

35℃

55℃

75℃

95℃

9.0

25

50

58

65

85

90

9.5

60

80

83

90

92

95

10.0

80

90

93

95

96

99

11.0

98

98

98

98

99

99

当水的pH值升高,呈游离状态的氨易于逸出。若加以搅拌、曝气等物理作用更可促使氨从水中溢出。

氨气易溶于水,在常温条件下水中的氨很难被去除。所以要将氨气从水中去除,除了提高溶液PH,还要提高溶液的温度。当温度为90℃,PH≥11时,溶液中的氨绝大多数以游离氨的形式存在,此时对废液进行解析处理,脱除效果最好。

方案采取氨气解析的工艺,通过在解析塔内设置填料等措施增加传质,并采取回流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解析效果。氨氮废水通过泵经过预热进入解析塔的液体分布器,同时解析塔底部用水蒸气直接加热,塔顶气体进入冷凝器。根据要求冷凝液可以直接排出系统也可以部分回流,差别是冷凝水含氨量不同。如果塔顶冷凝器冷凝效果好再加上回流,冷凝水含氨量可以达到18%以上;如果塔顶适当冷凝,采用负压解析再吸收,氨水含量可以达到20%以上。废水经解析塔解析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9%以上,氨氮含量≤100mg/L。

3)氨气吸收

氨气吸收实验及以往的工程经验都表明,对于高浓度的氨气吸收,须采取两级吸收以保证其吸收效率,避免因污染环境气体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采用的两级吸收塔互为保护,当一级吸收塔达到设定氨水浓度时,二级吸收自动切换为主要吸收装置。此时一级塔将额定浓度的氨水进行回收利用,并做好重新吸收氨气的准备,二级塔作为主要吸收塔对氨气吸收。两塔自动交替循环,保证气体达标排放。

三、工艺流程图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