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2020-01-29 6300
核心提示:(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1.分类常见的区域变质岩分以下岩类:(1) 板岩类(2) 千枚岩类(3) 片岩类(4) 片麻岩灰(5)
     (一)、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1.分类

常见的区域变质岩分以下岩类:

(1) 板岩类

(2) 千枚岩类

(3) 片岩类

(4) 片麻岩灰

(5) 各种粒状变质岩(基性到酸性,角闪岩相到麻粒岩相)

(6) 各种特殊岩性的变质岩(大理岩,铁质岩)

2.命名

区域变质岩的命名遵循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原则。在对某一具体岩石详细命名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1)主要矿物用在基本名称之前,有几种矿物同时参加命名时,按含量少先多后的比例排列。

(2)特征变质矿物在岩石名称中要予以反映。出现两种以上特征矿物时,为方便定名,可略去次要者。一般情况下,岩石中特征矿物以不出现三种为宜。

(3)特殊的颜色、结构、构造参加命名。

(4)次要矿物含量在5-10%时,可加含字,含量大于10%时,直接参加命名。

(5)岩石名称中的矿物应予简化。

(6)变质轻微的岩石,留用原岩名称,在之前冠以“变质”二字。

(7)在迭加变质岩石命名时,应把以那种变质作用为主所成的岩石作为基本名词。次要的作为附加名字。区域变质岩分类命名,见表Ⅰ-14、15、16、17、18、19、20、21、22。

(二)动力变质岩的分类命名

表Ⅰ-14 常见千枚岩分类命名表

注:①特征矿物出现参加命名,如石榴绢云千枚岩,硬绿泥石千枚岩等。

②当其中含较多碳酸盐矿物时,属钙质千枚岩,如方解绢云绿泥千枚岩。

 

表Ⅰ-15 绿片岩和角闪片岩分类命名表


注:①该类岩石中的斜长石多为钠长石或钠更长石。

 

 

表Ⅰ-17 云母片麻岩分类命名表

 

 

注:该岩石类型中的二云母含量大体相等,相差一般小于1/3。

表Ⅰ-18 角闪质岩石分类命名表  

 

注:1.紫苏辉石在岩中较少。

2.该类岩石还常见少量(5-10%)石英、绿帘石、黑云母等次要矿物  可参加岩石命名,如绿帘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等。

表Ⅰ-20 钙硅酸盐类分类命名表

注:此表引自辽宁”岩石分类命名与鉴定”.

 

表Ⅰ-19 角闪辉石斜长片麻岩分类命名表

 

注:该类岩石中紫苏辉石如出现,其含量一般小于15%.

表Ⅰ-21 变粒岩分类命名表

  

 

表Ⅰ-22 石英岩长石石英浅粒岩分类命名表

  

 

注:1. ××代表暗色矿物名称(包括白云母)。

2. 长石石英岩可根据所含长石种类、具体命名,如斜长石英岩。

3. 浅粒岩中可根据所含有长石种类具体命名,如钾长浅粒岩。

动力变质岩的分类主要考虑应力的性质、强度和原岩的特点,分类见表Ⅰ-23。

2.命名

动力变质岩的命名一般依据以下原则:

(1)按其成因特征及其所形成岩石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划分确定基本类型名称。

(2)若原岩特征残留教多,可根据残留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确定原岩性质时,则可按碎裂结构(构造)加原岩名称的方式命名。

(3)当原岩特征残留很少,难以依据残留的矿物组成和组构确定原岩时,可按碎裂结构(构造)或岩石的主要构造特征所确定的基本名称进行命名。

(4)动力变质岩若遭受再次变质改造时,则可按复变质岩的命名原则进行。

表Ⅰ-23 动力变质岩分类

 

(三)混合岩的分类命名

1.成因

自J.J 塞德霍姆(1907)首创混合岩一词以来,到目前为止,共有四种成因说:

(1)注入说。

(2)变质交代说。

(3)变质分异说。

(4)深熔作用或部分熔融说。

国际上流行的一致意见认为:混合岩是就地部分熔融并就地成岩的结果,若重熔部分经过迁移,重新就位成岩后,则属岩浆作用范畴。

国内以温克勤(1961-1979)为代表,认为区域混合岩是高级变质区及部分中级区超变质作用的产物,随着温度和负荷压力的增大,导致变质岩中相当于花岗质且富含水低熔组分的部分熔融,且残留富铁镁的难溶部分,二者构成宏观上构造不均匀的复合岩石,称之为混合岩。

2.分类标志

混合岩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脉体(长英质)和基体(铁镁质)物质的数量比及原岩的构造特征和改造程度来进行。

3.命名

(1)注入混合岩类的命名:

脉体+基体+构造+混合岩。如:长英质斜长角闪角砾混合岩。

本类岩石的特征,基本上以基本岩石为主,新生的长英质脉体仅占次要地位(15-50%),基体,脉体界线一般清楚,以注入作用为主,兼有局部的交代作用。常见的构造形态特征为:肠状、角砾状、眼球状、条带状构造。

(2)混合片麻岩类的命名:

构造+暗色矿物+混合片麻岩。如:眼球壮黑云母混合片麻岩。

此类岩石混合岩化作用相当强烈,残留的变质基体只占次要地位(<50%),由于交代作用强烈,残留的变质基体和新生的花岗质基体之间,已无明显的差别和界限,最典型的构造为片麻状构造,亦可为条带一条痕状构造或眼球状构造。

(3)混合花岗岩类的命名:

构造+暗色矿物+混合花岗岩。如:阴影状黑云母混合花岗岩。

本类岩石混合岩化作用最强烈,其岩性和岩浆凝结物的花岗岩有相似之处,岩石总的矿物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但其中仍可保留一定数量的暗色矿物较集中的斑点、条痕或团块,成不均匀分布,大体代表交代反应后残留的基体,含量较多时,就构成阴影状或雾迷状构造。

对混合岩的观察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区分混合岩不同的类型及其矿物组成特点,进行初步的分类和命名。

2.对每一个形态类型的具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如:矿物成分(包括组分),结构构造,原有矿物和新生矿物及基体、脉体的含量、大小、宽窄、排列情况及相互关系。

3.观察不同类型混合岩的特殊性,并注意观察各类型之间的共性。

4.对“基体”、“脉体”进行观察,基体一般呈暗色,多为原岩组分,脉体多为淡色,代表新生组分。但要注意区分变质岩原有的淡色条带与新生条带的不同。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