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绿色利用难题待解

   2023-03-23 世铝网445
核心提示:“2022年,我国赤泥绿色利用量已达800万吨,比2021年利用量增加40%,达到历史最高。生产和应用企业更加重视赤泥的减排和绿色利用工作。”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赤泥绿色利用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表示,我国铝工业大力推进原生再生加工融合发展,赤泥绿色利用工作取得扎实进步。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的副产物,是铝工业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因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故

  “2022年,我国赤泥绿色利用量已达800万吨,比2021年利用量增加40%,达到历史最高。生产和应用企业更加重视赤泥的减排和绿色利用工作。”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赤泥绿色利用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表示,我国铝工业大力推进原生再生加工融合发展,赤泥绿色利用工作取得扎实进步。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的副产物,是铝工业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因含氧化铁量大,外观与赤色泥土相似,故被称为赤泥。专家表示,赤泥绿色利用是科技、经济和社会交织的难题,我国赤泥综合利用存在历史积累赤泥存量巨大、赤泥绿色利用基础研究薄弱、赤泥绿色利用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应用领域受限制等问题。

  加强赤泥绿色利用对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作为氧化铝生产大国,每年排放的赤泥量达上亿吨。随着赤泥堆存量越来越多,占用大量土地,存在环境和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利用赤泥刻不容缓。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赤泥综合利用推进办公室(下称“赤泥推进办”)常务副主任曾庆猛介绍,我国氧化铝产量占全球的55%,每生产1吨氧化铝一般产生赤泥1吨至2吨,每年赤泥排放量超过1亿吨。近十多年来,氧化铝产量快速增长,赤泥应用研究和产品推广应用速度明显低于氧化铝发展速度。当前,氧化铝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南等黄河流域省份和广西、贵州等省区,赤泥产出区域集中,受运输半径影响,市场用量有限。跨行业跨专业交流少,缺乏标准,市场应用受限。目前赤泥基产品普遍附加值不高,产业化动力不足。

  专家建议,加强赤泥绿色利用,要各方合力破解难题。

  一方面,要强化赤泥绿色利用科技攻关,通过密切产学研用合作,加快攻克赤泥绿色利用的共性难点问题。围绕赤泥源头减量、赤泥综合利用与协同处置关键技术与装备、大规模示范、赤泥大规模低成本消纳,主要技术攻关方向可以集中在高铁赤泥钢铝融合、混凝土胶凝材料、路用材料、氧化铝企业赤泥等多固废协同利用等技术。

  “科研单位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健全完善科研机构、设施。”曾庆猛建议。

  另一方面,强化赤泥绿色利用产品的扩大应用。推进赤泥绿色利用的跨界合作,破除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壁垒,构建高效绿色利用的发展新格局。要为赤泥利用提供下游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绿色公益、公募、私募基金以及科创、混改等主力基金系注入,重点促进具备成本质量服务优势的技术、产品扩大下游与延伸市场,以产品应用、迭代促进产业扩大、升级,全面激发企业积极性。

  “建议制定优化赤泥绿色利用分区域、分类型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将具备产品市场应用优势的赤泥绿色利用项目列入绿色项目库并纳入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曾庆猛说。

  为了进一步推动赤泥综合利用企业开展深入交流,赤泥推进办组织召开了赤泥绿色利用企业座谈会。参会企业代表对推进赤泥绿色利用形成5点共识:一是建设赤泥利用创新实验室,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二是组建赤泥绿色利用创新联盟,建立企业信息体系。三是创新项目示范及基地建设,创新合作方式,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四是共同完成工信部赤泥利用课题。五是编制《2022赤泥绿色利用报告》《赤泥绿色利用进展》等专著,扩大社会影响。

  一批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赤泥绿色利用产业发展的“开路先锋”,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制定《赤泥综合利用中长期战略》,建立了专业化的科研机构和工作团队,出台了激励考核制度,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实施了一批赤泥综合利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布局了一批重点专利成果,并积极推动该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近两年来,该公司系统实施赤泥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已经形成了源头减量、资源回收、材料应用、土壤修复等多种赤泥综合利用模式,2022年赤泥综合利用率达到12%。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 cnal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