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升起新基地——核工业二○八大队巴音戈壁盆地找铀突破纪实

   2023-03-14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16540
核心提示:沙漠,被人们称为残酷的美丽。因为她的美丽,只有在你深入其中经受严酷的考验后才能领略。  在中国核地质队伍序列中,有一支与世界上第四大沙漠相伴十余年的队伍,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探索和坚持,才使巴丹吉林沙漠在拥有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外,又多了一绝——塔木素特大型砂岩铀矿床。  创造这一绝的,就是核工业二○八大队。  艰苦求索探铀矿  “塔木素铀矿突破,是二○八大队站在国家资源需求的

  沙漠,被人们称为残酷的美丽。因为她的美丽,只有在你深入其中经受严酷的考验后才能领略。

  在中国核地质队伍序列中,有一支与世界上第四大沙漠相伴十余年的队伍,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探索和坚持,才使巴丹吉林沙漠在拥有奇峰、鸣沙、秀湖、神泉、古庙“五绝”外,又多了一绝——塔木素特大型砂岩铀矿床。

  创造这一绝的,就是核工业二○八大队。

  艰苦求索探铀矿

  “塔木素铀矿突破,是二○八大队站在国家资源需求的高度不懈追求的结果。”谈到这一重大突破,大队长邹吉斌说。

  巴音戈壁盆地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敢走进去、能走进去已经十分不易,更何况还要在沙漠中找矿。

  也正是受严酷的自然条件所限,巴音戈壁盆地铀矿地质工作程度极低。上世纪50年代末期,盆地东部开展了第一轮地面伽马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工作;到80年代,盆地局部又开展了地面伽马、伽马能谱、活性炭、钋法、航空放射性测量及放射性水化学测量等工作。虽然发现了大量的热液型、砂岩型和泥岩型铀矿化点,但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铀矿工作没有进一步开展。然而,凭着对铀矿找矿的一腔热血,凭着对铀矿事业的坚守和执着,也凭着多年练就的慧眼和胆识,核工业二○八大队一进入新世纪,就果断地将巴音戈壁盆地锁定找矿突破的目标区之一,开展了以寻找大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为目标的持续追求与探索:

  收集资料,综合研究。在系统收集巴音戈壁盆地前人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二○八地质工作者们对巴音戈壁盆地砂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了盆地西部铀成矿的构造、铀源、目的层岩性岩相、后生蚀变、水动力等条件均要优于盆地东部的认识。在这一新认识的指导下,按照寻找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找矿思路,对巴音戈壁盆地开展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与远景预测,认为塔木素地区北部蚀源区宗乃山隆起花岗岩铀迁出明显,盆地巴音戈壁组上段砂体较为发育,泥—砂—泥结构良好,发育北东向延伸的长约70公里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并在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发现3处伽玛异常、大面积 Po(用于发现铀矿的衰变子体)偏高带、5个 Po异常点及较多铀水异常晕。

  野外查证,及时深化。这些新发现显示,巴音戈壁盆地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受新发现的鼓舞,2002年,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指导下,核工业二○八大队对巴音戈壁盆地进行了野外地质调研和实地踏勘。在综合分析铀成矿地质环境和现场施工条件后,将塔木素地区选定盆地的首选突破地段。

  2003~2005年,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统一部署下,以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为思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向核工业二○八大队下达了《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首次在盆地发现4个工业铀矿孔,落实了塔木素铀矿产地。

  为进一步深化最新发现,2006~2007年,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向核工业二○八大队下达了《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银根地区1∶25万铀资源区域评价》项目,新发现工业铀矿孔5个;2008~2009年下达了《内蒙古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铀矿预查》项目,新发现工业铀矿孔9个;2010~2014年下达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塔木素铀矿床普查》项目,新发现工业铀矿孔127个,控制铀矿带总长约5.8公里、宽约1.3公里,铀资源达特大型铀矿床规模。

  吹尽狂沙始到金。十余年不懈追求,巴音戈壁盆地厚厚的黄沙终于现出了真容。

  科学慧眼识宝藏

  “塔木素铀矿的发现,得益于我们始终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二○八大队总工程师彭云彪说。正是创新,该大队才能透过厚厚的沙漠,形成对巴音戈壁盆地的一系列新认识:首次提出了塔木素铀矿床为热液参与的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模式,即“同生沉积—层间氧化—热液叠加改造”复成因铀成矿模式,认为层间氧化作用贯穿铀成矿的全过程,局部热流体的参与可能使铀进一步得到富集,也生成了一些新的矿物,油气的参与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

  通过创新,二○八大队还将塔木素铀矿床铀成矿作用细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成矿、中期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和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

  在早期铀预富集和同生沉积型铀矿形成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扇三角洲平原间湾沼化洼地及前缘湖沼洼地富含的有机炭、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是铀成矿的必要物质条件。在沉积的同时砂体也逐渐接受来自于蚀源区的含氧含铀地下水的渗入,在氧化还原界面(潜水氧化还原和层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铀初始富集,形成铀异常晕。

  巴音戈壁组上段在整个沉积过程中存在多期次的沉积间断,盆地间歇性的蒸发浓缩使水中铀不断聚集浓度加大,岩石中的植物碎片、炭屑、黄铁矿等同时对铀进行吸附,最终在细碎屑岩中形成同生沉积型铀异常或铀矿化。薄层泥灰岩的出现说明当时水体很浅,而沉积作用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样有利于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形成不同深度、不同规模的面状成矿带。当早期沉积物被晚期沉积物完全覆盖时,早期所形成的深部铀异常或铀矿化在地层压实过程中随着压榨水的不断排出,泥岩、粉砂岩再次对水中所含的铀进行吸附使铀不断聚集。随着物源的不断供给,这一沉积过程和铀富集过程不断重复进行。

  在层间氧化作用铀成矿阶段,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之后处于长期抬升剥蚀阶段,含氧含铀地下水沿层间砂体源源不断地渗入,随着氧的不断消耗,铀在层间氧化还原界面附近不断地聚集,最终形成工业铀矿化或铀矿化体。

  在晚期热流体叠加改造作用铀成矿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即苏红图期热流体活动具备区域上的构造—岩浆活动条件,热流体活动在时间上与断层和区域构造活动相一致。该时期大量的岩浆喷发,使得整个盆地范围内的温度升高,成岩、成矿物质活动频繁。铀矿石中发现的硒铅矿、硒铜镍矿等硒矿物均形成于中—低温物理化学条件。方铅矿与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的出现也可能是中—低温热液作用形成的,石膏—黄铁矿S同位素温度测量获取的温度也属于低温热液范围。热流体改造可能使铀矿化进一步得到富集,同时来自于深部层位的还原剂如沥青增强了地层的还原能力。在此过程中层间渗入成矿作用一直在持续进行,这可以从早白垩世和新近纪两期成矿年龄得到验证。

  “这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不仅使我们实现了塔木素的突破,而且对巴音戈壁盆地今后的整个突破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彭云彪说。

  不止一个塔木素

  “塔木素的突破,只是我们在巴  音戈壁盆地上撬开了一扇窗口。随着今后投入力度的加大,全盆地也必将有更多的塔木素出现在世人面前。”大队长邹吉斌如是说。二○八大队的这一信心,主要来自于对巴音戈壁盆地的系统分析与研究。

  十余年的分析研究表明,巴音戈壁盆地蚀源区主要为志留纪至三叠纪花岗岩体,受印支期、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强烈影响,岩体内部及边缘断裂纵横交织,断裂带附近片理、片麻理颇为发育,岩体风化,对铀后期淋滤及迁移非常有利。盆地由多个中新生代沉积坳陷组成,发育多个与塔木素地区类似的大型斜坡带,但大部分地区还未开展铀矿勘查工作。

  塔木素矿床向东西两侧斜坡带地域开阔,卫星图像显示含矿层位由多个冲积扇组成,湖盆中心的湖泊、沼泽、泉水及盐渍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进而控制了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特别是目的层形成后地下水一直保持了原来的径流状态,利于形成层间氧化带,具有与塔木素矿床类似的铀成矿条件。

  塔木素矿床具有多层性、厚度大、品位高的特点,向盆地中心矿体厚度有明显增大、品位明显增高的趋势,矿体向东西两侧和盆地中心延伸的空间还很大,矿床铀资源上升的空间十分广阔。

  巴音戈壁盆地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这里是我国最重要的铀成矿区带之一,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优越,成矿潜力巨大,还具有找多个塔木素的潜力。

  “发现的塔木素矿床,还不到80公里长层间氧化带的十分之一呢。”彭云彪补充说。

  戈壁深处的坚守

  巴音戈壁盆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东部边缘。进入盆地,极目所见只有茫茫戈壁和漫漫黄沙。白天,在戈壁沙漠上行车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夜晚,黄沙把寝车打得劈啪作响。特别是在地质工作的黄金时间——夏季,矿区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桑拿房。

  在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塔木素依然实现了快速突破。谈及此,大队党委书记郭志平感慨地说:“因为二○八大队有一支为了国家责任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职工队伍。”

  原来,2000年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时,原核地质队伍绝大多数下放到了地方,中央仅确保部分单位承担国家战略性、公益性铀矿找矿任务。核工业二○八大队即为其中之一。

  队伍规模小了,但随着我国核电发展规划的相继出台,核地质工作队伍的任务却越来越重了。特别是国际矿产品投机者看到中国宏伟的核电发展规划后,更以为赢来了从中国大赚一笔的良机。于是,国际铀产品价格一路飙升:2003~2007年间,国际天然铀价格从每公斤大约为15美元涨到255美元,上涨竟达17倍之多。

  绝不能让这些矿产品炒家在铀矿上卡住我们的脖子!

  凭着这样的信念,十余年间,上百名二○八人抛家舍业,先后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荒漠。

  但进去容易留下来难!“你知道在沙漠里怎么洗碗的吗?”为了说明大漠找矿之难,副大队长白占平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令他至今难忘的事:那年到野外项目上进行检查,中途在一个仅有的牧民开的饭馆吃饭,只有羊肉一道菜,只见老板用干牛粪将碗擦擦后再扣在自己胳膊肘上转一转,就完成了洗碗这道工序,然后就直接盛上羊肉端了上来。

  难的还不止这些。在每平方公里还不到1个人的工作区,食、住、行没有一样不难的。从后勤保障看,蔬菜的采购一般都要和当地人一样,跑到300多公里外的阿左旗。因此,大家平时以耐存的土豆和白菜为主。一到夏天,要想吃一次新鲜肉,对大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因为当地在阳光直射下气温可达50多度,车上的蜡烛都融掉了,加之全是沙土路,即使清早出发,等肉拉回到矿区也已经开始变味。但为了补充营养,他们就将肉煮熟,再刮掉变质的部分继续吃。

  除了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外,他们还要用精神和意志与沙漠变幻无常的气候进行较量。这里曾被称为中国沙尘暴之源,只要狂风一起,狂风裏着黄沙、碎石便呼啸而来,一般的沙尘暴能将越野车油漆打成麻花脸,强的沙尘暴能让人畜活活窒息,大家在几吨重的寝车里感觉比坐火车还摇晃得厉害。

  就是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二○八人没有退缩。为了实现铀矿突破,他们在荒漠中默默地付出着。

  彭卫国,一个2013年就可以退休的老劳模、老钻探机长,为了带出更多精通业务、意志坚强的新一代钻工,在矿区一干就是十几年。在痛风病严重时,就让人将自己送到最近的卫生所去打封闭,然后回到机台继续工作。

  可贵的是,在二○八大队,彭卫国式的职工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年轻人走上了和他们同样的道路。

  杨胜富,一位2010年进入二○八大队的大学生,现已成长为项目部的地质组长。从“天府之国”来到荒无人烟的矿区工作不到两年,就因矿区水质含钙高而患上了严重的肾结石。他一次病发尿血,疼得只能蜷曲身子,项目部只得将他送往阿拉善左旗手术。120公里的搓板路可难坏了司机,快了车颠簸得太厉害,怕杨胜富受不了;慢了,又怕耽误了治病。在异常矛盾的心情中,120公里的路竟然走了4个多小时。然而在术后恢复期,杨胜富的身影又出现在了矿区。

  由于水的原因,巴音戈壁项目的所有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肾结石病。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二○八人这种对铀矿找矿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甚至以加速身体折旧为代价的付出,才使浩瀚沉寂的巴音戈壁盆地展露新容,也才有了二○八今天新的成就!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 bogcomc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20210259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