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铜箔:产业化如何演变

   2022-10-01 长江有色金属网198
核心提示:9月以来,复合铜箔产业化继续扩散:9月17日,扬州纳力新材料二期举行签约仪式,二期总投资约112亿元,达产后公司预计年开票销售200亿元;9月21日,东威科技与客户L签订10亿元左右(含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8日,胜利精密公告拟投资两期56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公司预计项目完成后复合铜箔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12亿平方米。   机构评论:我们5月提出复合铜箔产业化将

9月以来,复合铜箔产业化继续扩散:9月17日,扬州纳力新材料二期举行签约仪式,二期总投资约112亿元,达产后公司预计年开票销售200亿元;9月21日,东威科技与客户L签订10亿元左右(含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8日,胜利精密公告拟投资两期56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功能膜项目,公司预计项目完成后复合铜箔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12亿平方米。

 

机构评论:我们5月提出复合铜箔产业化将经历三阶段,站在当前时点,产业趋势超出我们的预期,标杆客户规模量产计划陆续启动,产业化进入规模量产的第三阶段。往前看,复合铜箔产业化如何演变?我们尝试提出以下预测

► 动力电池厂商意向订单,或为观察下一轮复合铜箔产业化的关键驱动要素。目前多家材料厂商已经给设备厂商下了批量订单,我们认为往前看主要观察动力电池的验证节点与订单意向,或构成第二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根据设备的交货节奏,复合铜箔的第一批规模化产能最早有望于1H23形成,我们预计伴随焊接等工艺难点解决,或有望推动主流电池厂商于2H23进入小规模量产上车,我们预计主流搭载复合铜箔动力电池的车型发布会有望于2023年出现,2024年有望实现大规模装车。

 箔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短期供需平衡或被打破。我们认为复合铜箔材料的标准化属性较强,PET基膜、设备和工艺标准化程度较高,未来会涌现更多类型的跨界入局者,而材料厂和电池厂则有望逐渐形成产能绑定关系,建立先发优势。现阶段,复合铜箔的大规模扩产计划,有可能会影响中长期传统电解铜箔的资本开支意愿,短期供需平衡或被打破。基膜层面,我们认为短期内PET材料进展快于PP,长期看两者或将并行。

 备资本开支需求前置,核心设备供应商受益确定性最高。在产业化发展初期,材料厂商锁定设备产能是取得先发优势的关键要素,设备环节的需求确定性要早于材料环节的产业化进度。进一步地,我们认为电镀设备格局或将在2-3年内维持稳定,东威科技有望保持80%以上的份额。从设备远期格局看,市场空间的核心假设在于渗透率上限,我们认为渗透率取决于终端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的认可程度,理论上或有望达到70%以上。

 

 

 

【复合铜箔产业化趋势“十大预测”】

 

#1: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最早有望从2H23开始

动力电池领域扩产有望从明年开启,搭载复合铜箔的新车型或将于明年发布。我们判断,复合铜箔在消费和储能电池领域已具备量产条件,而动力电池由于循环测试验证周期较长,对各项指标要求更高,期间反馈的各类问题需要设备、材料乃至电池厂商共同努力解决,如生产线部分工艺(焊接等)还需进行微调。我们预计,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规模化量产最快有望从明年开始,意味着明年或有望看到搭载复合铜箔电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发布。

 

#2:明年主流电池厂将逐步解决超声波焊接工艺难点

以复合铜箔来替代传统铜箔,锂电池前道多出一道超声波焊接工序,用于极耳转印焊。通过查阅专利,由于复合铜箔中间为高分子材料的绝缘体,两个导电层无法直接导通,极耳无法将电芯中的电流输出至电极端子,因此需要额外在两个导电层外侧设置一个弯折的金属片,并采用超声波焊接将金属片与复合铜箔的极耳熔合在一起,以便输送电芯中的电流。之所以采用超声波焊接而非激光焊接,是因为复合集流体材料焊接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镀上金属后进行焊接,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熔点差异较大,采用激光焊接没有工艺可行性。

超声波焊接难点的解决,有望推动主流电池厂商在明年年中步入量产。目前,骄成超声已经推出用于极耳转印焊的设备——超声波滚焊机,根据公告,其已经为宁德时代供货。我们认为伴随超声波焊接工艺难点的解决,明年年中有望看到其他电池厂商步入量产阶段。

 

#3:动力电池厂商意向订单,或将启动新一轮行情

复盘上一轮行情的启动,驱动因素来自于材料厂商宣布规模扩产计划。宝明科技在7月初公告,于业内率先启动复合铜箔大规模量产,我们认为这一举动标志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此后产业迎来密集催化,涌现出宝明、双星、客户L等规模扩产厂商,同时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厂商亦宣布进入复合铜箔领域开展技术验证。

往前看,我们认为下一轮行情的启动,或来自动力电池厂商的产业化推进和意向订单。目前,材料厂商的态度较为积极,纷纷购买设备、做出膜材料,给下游电池厂商送样检测。消费和储能电池的切换周期较短,而动力电池切换周期较长,除了材料性能及电池性能测试外,还需要约3-6个月的循环性能测试。我们预计,PET复合铜箔材料环节已经基本具备量产条件,后续电池厂的意向订单去向,或有望催化新一轮行情。

 

#4:更多类型的膜材料厂商或将涌入,宝明科技或具备先发优势

复合铜箔的生产具备标准化属性,产业具备可复制效应。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购买设备进行复合铜箔的研发和小规模试制。我们认为,复合铜箔材料的基材、设备及工艺的标准化属性较强,产业化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效应。随着第一批以技术验证为主的设备逐渐交付客户,我们预计未来或将有更多客户复制类似的规模化扩产。

未来有望看到更多类型的膜材料厂商涌入。目前膜材料环节主要参与者分为几类:一类具备基膜自制能力,并向下游环节延伸,以双星科技为代表;一类掌握一定的镀膜工艺,以宝明科技为代表;一类为传统电解铜箔厂商,掌握优质的客户资源。因为复合铜箔材料生产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属性,我们认为行业内或将涌现更多类型的新进入者,包括具备产业园及环评资质的PCB制造厂商,甚至不排除完全跨界布局膜材料的厂商。我们认为,基于目前的产业化推进情况,在材料环节,宝明科技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

 

#5:复合铜箔材料厂和电池厂或有望逐步建立产能绑定关系

动力电池厂与材料厂的产能有望绑定或建立产业联盟。我们认为,膜材料厂商的大规模扩产行为背后可能与电池厂的意向合作存在密切关系,材料厂的产能与电池厂的需求逐步有望形成绑定关系。我们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随着电池厂循环测试流程的完成和焊接等工艺问题的解决,电池厂或将对复合铜箔陆续公开表态,这将进一步坚定材料厂商扩产的意愿。

 

#6:新技术变革期,铜箔行业短期供需平衡状态或被打破

电解铜箔与复合铜箔的核心环节生产设备不同。二者的材料结构不同,生产工艺与核心设备有所差别。电解铜箔的生箔环节所需设备为生箔机(阴极辊)。复合铜箔所需设备为磁控溅射设备等物理气相沉积(PVD)设备以及水电镀设备。

传统电解铜箔资本开支意愿或受影响,部分有望转向复合铜箔领域。由于复合铜箔与电解铜箔属于替代关系,尤其是高镍三元体系对于电池安全性能提升的诉求更为强烈,率先替换的动力更大。我们认为,如果复合铜箔于明年启动大规模扩产,可能会影响传统电解铜箔厂的资本开支意愿,使得这些资本开支趋于谨慎,并逐步转向复合铜箔领域。目前,诺德股份、嘉元科技、中一科技等头部电解铜箔厂商正在积极布局复合铜箔领域,部分厂商已经开始计划购置复合铜箔相关的中试生产设备。

 

#7:短期看PET进展快于PP,未来两者或将并行发展

PP和PET两种路线并行推进,短期看PET路线产业化相对更快。目前复合铜箔根据中间的基膜材料,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PP复合铜箔,代表公司如重庆金美、厦门海辰、万顺新材等;二是PET复合铜箔,代表公司如日本TDK、宝明科技、双星新材等。我们认为,PET复合铜箔短期推进速度更快,已进入量产阶段,而PP复合铜箔尚有部分工艺难点需要克服,未来两种技术路线或将共存。

 

#8:锁定先进设备产能,成为材料商取得先发优势的关键要素

复合铜箔设备商的产能将成为产业链竞争的关键要素,设备购置需求将前置。我们判断,假设复合铜箔在动力电池应用于明年开始启动,膜材料厂商购置设备的需求将出现前置,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或有望看到更多设备批量化的订单。由于从订购设备到调试生产约需要4个月的周期,尽早买到先进的设备形成量产产能,成为目前材料厂取得先发优势的重要手段,材料厂商有提前下单锁定产能的意愿。

 

#9:电镀设备格局在2-3年内或将维持稳定

我们认为复合铜箔产业化趋势中,受益确定性最高、竞争格局最优的环节在于电镀设备。东威科技是现阶段复合铜箔电镀设备唯一可量产的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于“卖铲人”红利。

往前看,我们认为2-3年内电镀设备格局或有望维持稳定,东威科技份额有望保持80%以上。原因在于:1)先发优势突出。东威科技早在2017年就开始布局,并持续技术迭代,成为目前唯一可量产的设备厂商。当前阶段,膜材料厂商更希望尽早拿到最先进的设备、做出材料给电池厂商送样,给予后进入设备厂商进行试验的机会较小。2)技术存在壁垒。从PCB电镀迁移到复合铜箔电镀,膜材的厚度大幅降低、幅宽增加,在更薄且更易变形的膜上镀铜,需要设备厂商对传动稳定性、膜材张力控制、电流密度控制等做出更高难度的工艺改进。东威科技在原有FPC电镀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两项重要技术“无张力同步传输技术”和“电流均匀传导技术”,克服传动轮转速不均、薄膜材料形变的问题。我们认为后进入者想要短期内追赶并超越,存在一定难度。3)核心部件申请专利保护。以传动稳定性为例,东威科技将钢带式传动申请了专利保护。东威科技采用一体成型的钢带传动,保证传动钢带各处速度相同,有效减少传动过程的震动。对比同行业,多为皮带式或者链条式传动,稳定性程度更低。

 

#10:复合铜箔渗透率最终或取决于消费者认可程度

从远期格局看,我们认为复合铜箔的渗透率,可能不取决于整车厂、电池厂、材料商或设备商单方面的意志,或将取决于终端消费者对于这款材料安全性能的认可。如果复合铜箔有望做到量产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提升,且不存在明显缺陷,我们认为它的渗透率理论上有望达到至少70%以上。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头条
  • ccmnc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