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020-07-16 [db:作者]
220

  福建水土保持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程庆展(福建省国土资源厅350003)有重要地位,矿山开发在为我省经济创造繁荣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甚至造成灾害。本文通过对全省矿山开发造成大气、地面和水环境等危害的分析,从加强法制建设,做好全省矿山环境调查和监测预报,加大矿山开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和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新机制等方面提出我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2002)02-)018-)41福建省矿业发展概况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地构造上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为环太平洋中、新生代巨型构造一岩浆带的一部分,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中主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全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岩、侵入岩出露广泛,地层发育,除志留纪外,各时代岩石地层均有出露新中国成立以后,福建省建成了一批煤炭、冶金、建材、化工等矿产及矿产品加工企业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省矿山生产企业和采矿点7178个,从业人员13. 89万人,产矿石1.1亿t,产值38.6亿元其中国有矿山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等)从业人员3. 59万人,年产矿石2835.26万t,产值近15.25亿元,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33. 9%.乡镇集体矿山企业从业人员4.73万人,年产矿石3125. 7万t,产值11. 65亿元个体及私营采矿从业人员5.35万人,年产矿石4951. 63万t,产值10. 99亿元中外合资(合作)和“三资”矿山企业从业人员2185人,年产矿15万元目前,我省利用自产矿石加工形成的原材料已占我省综合工业总产值的30%~40%,在能源结构中,我省自产矿物能源占70%以上,全省出口的矿产原材料加工制品创汇额达到6亿美元,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矿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的已成为一些县(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0年大田、德化、同安、新罗、永安、永定、尤溪、漳平、上杭等9个县(市、区)矿业产值大于1亿元,其中新罗、上杭等2个县(区)矿业产值大于3亿元。

  2我省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受多山地貌的限制和两季集中等气候因素的影响,以及乡镇及私营矿业无序开采,致使矿业开发在为我省经济创造繁荣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有的甚至造成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省矿业开发中存在如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程庆展: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2. 1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造成大气污染和诱发酸雨我省矿山开采引起大气污染和酸雨等问题,以煤炭和硫化工矿山最为严重据统计,目前我省共有煤矿企业近1000家,原煤年产量600万t,每年的有害物质排放量达2.11万t,使矿山地区大气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硫化工矿山废气污染,在矿山周围形成酸雨,使得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此外,由于煤矸石矿碴中含有较高C和S,当S含量达到%时,在一定温度、压力和通风条件下,煤矸石山会发生煤矸石自燃,我省龙岩市苏邦煤矿就曾发生过煤矸石自燃现象煤矸石自燃不仅排放出大量CO、C2和H2S气体,而且还有一定量的NOx和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

  2. 2矿山开采造成地面环境的破坏由于地下采空、地下水位降低以及废水、废渣、尾矿排放等,产生大量的地面环境问题2. 2.1采空区地面沉陷(塌陷):主要是指开采固体矿产所遗留的矿洞、港道和其间的残留矿柱所组成的采空区,由于其顶板沉陷或冒落,造成地下开采矿山严重的环境问题我省采空区沉陷以煤炭和铁矿矿山最为严重如泉州安溪潘洛铁矿由于多年来地下矿石的不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其塌陷面积已达0.2km2,1999年4月4日由于挖掘的平硐出现突水现象,致使在中矿元丘一带33户143人的房屋出现地面下陷、房屋开裂现象、造成潘田矿区停工目前该地面塌陷正危及15个村民小组,444户1900多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引发多次数量、规模不等的群众上访事件。

  2. 2.2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开裂、崩塌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1988年漳平拱桥罗山石灰石矿顶崩塌,一次死亡6人1990年7月,由于无序开采及受强台风暴雨的袭击,诱发安溪潘洛铁矿潘田矿区中段及北段蔗关山古滑坡复活,出现长约800m呈马蹄形的张裂缝随后该滑坡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矿区北段滑坡的后缘出现>6m的落差,同时在895m的水平采坑一带出现了底鼓,涉及土方量近1000万m3,滑坡前沿距村民宅仅20~30m,严重威胁到矿区和潘田村近20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2.3泥石流:由于矿山排放的废渣常堆积在山坡或沟谷,这些松散物质在暴雨诱发下,极易发生泥石流。在上杭紫金山矿区,1990年8月3日发生泥石流,造成8人死亡,伤1人,摧毁房间4间,水泵1座,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1998年8月在永春的天湖山矿区南湖南1号井也发生过滑坡泥石流事件。同年的2月18日,福鼎市白琳玄武岩矿大嶂山坡发生泥石流,涉及土方量25万多m3,致使山下青楼下自然村11户房屋被压毁,死亡17人、伤10人,且使近10hm2农田和林地被毁,公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800万元2.2.4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矿业活动,特别是露天开采常大量破坏植被和山坡土体,所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也易发生流失,增加了矿区的水土流失量在我省沿海地区,开采花岗岩现象十分普遍,但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乱开山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统计,惠安县采石窟达1万多个,直接损害的山地面积1500~2000hm2;龙海县有100多个打石队,毁坏山地面积达2000hm2全省因开山采石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51km2与此同时,在我省内地山区因开采金属矿产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如龙岩市东宝山钨矿开采面积1.2km2,年采50t钨矿,造成泥沙流失15万t;闽西地区稀土矿开采,每取得1kg稀土矿,要弃倒土石2t左右。据统计,目前全省每年不包括石料的矿产资源开采量近4000万t,废弃的土、砂、石、矿渣、尾砂等有3000万t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倒入溪河谷地,从而导致江河输沙量增加,河床淤塞。

  2.2.5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系岩溶充水矿床疏排地下水所引起在我省许多岩溶分布区,如龙福建水土保持岩、永安等城市的地下水集中开采区,由于选择布井密度不合理,开采强度过大,不合理开发地下水,导致岩溶地面塌陷。

  2.2.6侵占土地:据资料统计,我省因矿山采掘破坏的土地面积约有550~ 650km2,并以6km2/a的速度增加造成矿山占地的原因主要是露天采场及各类矿渣、工业垃圾堆置所致如龙岩和三明两市是我省无烟煤的主要产地,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开采烟煤至今已有40多年的开采历史,很多煤矿已进入老年期,由于开采后以煤矸石为主的废碴堆弃不规范,形成一座座高大的煤矸石山,占用了大量的土地1980~1999年,仅龙岩市累计煤矸石堆积量就达1500万t,占用土地面积3. 3km2据2001年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对三明、龙岩、南平、泉州、宁德等5市的270处矿山调查显示,矿山侵占土地就达57.84km2 2.2.7土壤污染:由于废渣矿在地表堆放,经雨水长期淋滤,渗沥出含重金属的酸性废水,这些酸性废水和各种矿山废水聚集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pH值并使有害金属大量富集,明显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破坏农田质量,从而造成土壤的污染福鼎市前岐镇由于开采矾矿,导致1500多hm2浅海滩涂不能养殖,200多hm2农田无法灌溉,每年经济损失达9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由于矿山开采而造成土地污染面积已约达6666. 2.2.8尾矿库溃坝: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有尾矿库约400多座,龙岩、泉州、宁德等市都发生过矿山尾矿库溃坝事件。2000年8月25日龙岩市上杭紫金山金矿尾矿坝发生垮坝事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1.5万元1999年6月11日,一场山洪冲垮了南平建阳萤石矿山尾矿坝,尾矿和沉淀池内黄泥俱下,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2.3采矿使水环境常发生变异和恶化矿山水环境由矿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由于疏干排水而降低地下低地下水位以及废水、废渣的排放,使矿山水环境常发生变异和恶化2.3.1水均衡遭受破坏:由于疏干排水,使矿坑地下水位下降数十甚至数百m,导致区域性的地下水位下降,从而破坏了整个地表、地下水均衡系统,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泉水干枯、水资源逐步枯竭以及河水断流、地表水入渗或经塌陷坑灌入地下等问题,影响矿山地区的生态平衡大田县上京矿务局地下采煤使该县太华镇压仕坑村长期以来供当地群众饮用及灌溉的井水干涸,造成700多人生活饮用水和部分农用水极度短缺,至今村民们的饮水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2. 3.2水质污染:这是我省矿山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矿山附近地表水体常常作为废水、废渣的排放场所,成为纳污水体而遭受污染我省因煤矿开采产生的废水多直接排入山间溪流中,矿水呈酸性;且硫化铁含量高,随溪流流入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绝收,甚至危及下游居民的饮水卫生和生活安全据统计,龙岩市四大煤矿区(永定矿务局矿区、龙岩矿务局矿区、苏邦煤矿和漳平矿务局矿区)的井巷酸性废水的矿井已占建成矿井总数的6%.在连城县庙前镇一带,分布有锰矿、铅锌矿、煤矿等10余处,年排放废水31.65万m3,年产尾矿4万t,历史堆放尾矿总量已达8.9万t由于长期无序开采,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更造成下游河水、地下水污染,据调查该地段的河水中含CuPbZnFeMn等严重超标,河水入渗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层导致井水也被污染3加强矿山开发环境保护管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中,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方面结合我省矿山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形势和任务,对做好我省矿山开发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以下的对策及建议3. 1大力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程庆展:福建省矿山开发造成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依法加强管理是控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途径目前我省还没有专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有关矿山环境保护的规定分散于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条文中。矿山环境问题涉及到气、水、土和岩体等各个方面,从本质上看绝大部分属环境地质问题,是地质环境遭受改变或破坏所引起的。但目前有关法律、法规条文中有关矿山环境的规定大多限于定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矿山环境问题的本质,达到治本的目的,有利于矿山环境的管理和有效保护。在《福建省贯彻〈矿产资源管理法〉实施细则》中,也要增加矿山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

  3. 2做好全省矿山环境调查,编制全省矿山环境保护规划组织省有关地勘单位、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全面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环境和矿山地质灾害的综合调查、评价和防治工作。在查明全省矿山生态环境和矿山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全省社会经济及人口分布状况等,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福建省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将此《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并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3. 3加大矿山开发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矿山开发对环境的破坏是多方面,造成的损失也十分惨重,因此应加大矿山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实施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依法保护矿业周围环境,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强调矿业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矿产资源开发原则。要坚决关停一些经济效益差、技术条件落后及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山。全面清理非法开采,杜绝污染源的继续发展,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做到既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我省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保证我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3. 4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预测预报矿山环境的监测及预测预报是搞好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省国有矿山企业均设有环境保护机构,但大多数只负责“三废”的监督管理矿业活动引起的污染只是矿山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其他如对水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地面沉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环境问题甚至灾害等都不容忽枧为此,必须加强矿山环境的监测及预测、预报,扩大监测及预测、预报的范围,建立有关制度,以便掌握矿山环境的动态,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特别是在我省重点矿山开发区要建立地区性矿山环境监测站,并纳入全省环境监测系统,从而在全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矿山环境监测网络。

  3.5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保障体系全面开展县域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立项工作,争取国家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的项目资金;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纳入生产成本,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专门资金;对各类矿山企业应积极推行矿山环保和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一方面促使采矿权人全面履行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又保证了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闭坑后恢复植被和土地复垦专项资金的到位3.6积极探索和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机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矿山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些矿山企业没有明确责任人,部分老国有(下转第29页)吴大通等:侵蚀劣地胡枝子栽培技术及对水土保持的效应布在土层0~50cm之间,其大量的根系可以起到固结土壤增强土壤抗蚀性的作用。第三,由于胡枝子是落叶性植物,每年都为地表提供大量的枯枝落叶,平均每株每年落叶干重为97g,落叶一方面可减缓地表径流,另一方面也为地表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来源。

  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试验观测,种植胡枝子的地块,减少土壤侵蚀是明显的。2000年种植的胡枝子,2001年观测其径流泥沙量为904t/hm2,二年生的胡枝子地可减少土壤侵蚀74.23%,有效地控制了侵蚀劣地的水土流失;若与草类配合,即在条沟之间种植百喜草带,当年就可有效地控制侵蚀,且能快速地覆盖地表、恢复植被,其效果更好。

  4结语4. 1胡枝子为豆科植物,抗逆性强,能在侵蚀劣地的条件下生长,是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

  4. 2胡枝子在侵蚀区以条沟种植为好>既拦截了坡面径流,又可起到蓄水抗旱促进生长的良好效果,同时建议在条沟之间种植草类,可快速恢复植被,促进生态的良好循环。

  4. 3胡枝子在移植造林时应施用必要的基肥,以保证其速生快长的优势的充分发挥,并根据胡枝子林地的用途,进行抚育管理4. 4胡枝子根系发达,落叶量大,能改善土壤,增加地表糙度,减轻土壤侵蚀。二年生的胡枝子可减少土壤侵蚀47.23%.(上接第21页)矿山企业负担沉重,没有治理资金等。这就要求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的企业和地区实行不同的政策、资金扶持,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环保投资体制,共同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3.7依靠科技进步,走科学管理和治理之路积极开展生态矿业工程技术的研宄和推广应用工作,为全省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一体化工作目标提供技术保证生态矿业工程技术的目的是建立具有高效、低耗、无污染的良性循环系统的生态经济体系要不断开发、实施和扩大应用新技术与现有技术,以技术求发展,获得技术经济效益并最终建立生态矿业工程技术体系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当前主要发展以下生态矿业工程技术: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矿山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矿区地形地貌的修复技术3.8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地球日”等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及时报道和表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披露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认识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对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矿山环保意识,构筑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