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entgen W C)发现了一种波长级短的高能电磁波,被称作伦琴射线(X射线)。伦琴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实验研究,
发现该射线具有以下特征:
1:X射线可以穿透不透明的物质,并被物质所吸收而使其强度减弱
2:不同密度或不同原子量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也不一样,轻元素所构成的物质对X射线几乎是透明的,重元素所构成的物质则发生强力的吸收;
3:X射线能使亚铂氰酸钡的荧光屏发出可见光、照片底片感光和气体电离等。

1908-1911年,巴克莱观测到物质在收到X射线辐照后会发出次级X射线。此射线分为两种,的一种是与辐照的原级X射线的性质完全一样;第二种则是被辐照的元素所决定,即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发射出自己固有的X射线,巴克莱称这种射线为特征X射线;他还证实了吸收限和原色特征X射线谱的存在,并将元素的这些不同的谱系命名为K,L,M,N,O等。
1913年,库里奇发明了热等死高真空X射线管,为X射线光谱设备的研制提供了关键的部件。

1922年,哈定第一个将X射线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矿物分析,并逐渐成为发现新元素的重要手段。